荣成市实验小学为双减注入美的力量

“我打你的时候,你先闪一下,再往旁边一滚。来,咱们俩再试试。”“行!来,过一下招儿。”……戏剧周,在荣成市实验小学的校园里随处可以看到“演员”“导演”“剧务”等工作人员忙得热火朝天。

这是荣成市实验小学班级“戏剧社”里的一幕。从年上半年开始,学校将“和美”教育理念融入“双减”,把减出来的时间还给学生,全校39个班级的剧社相继成立。从剧本选题的策划筛选、二度创作,到竞选演员、角色分配、日常排练、道具制作、海报设计,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和家长则变成了学生的“粉丝”。

从“艺术特长”走向“美的历程”

建校38年来,该校经历了艺术特长培养、艺术素养教育、以美育人3个发展阶段。学校在年被评为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通过“以琴传声”“以字养心”“以画怡情”“以诗言志”“以球健体”5个抓手,涵养出了学生“写一手好字、会一样乐器、爱一项运动”的特质。

“从年开始,为创建特色学校,我们对学校从艺术教育走向美育进行了思考,‘和美教育’应运而生。”该校校长告诉记者。以美育人的目标清晰起来,美育开始走向全员、全科、全程。

年,为推进品牌学校建设,学校深耕“和美”特色课程,课程体系贯通办学愿景、育人目标、课程理念等,打通了“任督二脉”,构建起了包含“德美、智美、健美、艺美、创美”的“五美”课程群。同时,挖掘课程背后的文化作为美的生长土壤,在“德美”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了爱家乡课程“荣成‘卫所’探秘”、二十四节气课程“如果自然会说话”等。

以儿童立场提升和美课程品质

“请你到这边来看看!你知道什么是定格动画吗?”一名教师吆喝了一声,就有一群学生把他围了起来。一名学生对同学说:“那边的课程很有意思!走,我们去看看。”……

在荣成实验小学,这是每学期初“和美”课程“游园体验会”最常见的场景。学生通过课程初体验以及教师的展示推介来选择本学期自己心仪的选修课。到了期末,一场“课程嘉年华”就开启了,课程的展示主角变成了学生。

“诗词比拼,获胜有奖。”这边,诗词社团的成员手拿平板电脑向过往的小伙伴们发出邀请。“万物皆可染,尽情来体验。”那边,扎染社团成员开始“揽客”了……这一天,全校师生用富有创意的形式展示着在课程中成长的历程,实现了“人人都参与,人人都精彩”。

在课程实施中,学校从丰富课程内容迈向提升课程品质,把项目化学习作为新的切入点,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项目化学习“我为端午节代言”中,学生们就“如何为端午节设计一份宣传海报”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性学习。他们经历了团队分工、调查研究、创意设计,形成了不同的文创产品。有的团队用“粽香香”作为代言人,活泼可爱;有的把“龙舟鼓”作为标识,充满力量……

从“七彩卡”到“向美而行”

每月最后一周兑换礼物的时间又到了,“和美小屋”热闹起来。

“我有8个积分,我想要的是乔琳惠老师手写的书签,还想和校长合影。”“我有5个积分,我想兑换的是担任下个周的升旗手。”在“和美小屋”,很多学生纷纷手持“七彩卡”,凭借各自日常积累的奖励积分兑换心仪的礼物。

学校以“七彩卡”为载体构建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对接德美、智美、健美、艺美、创美的课程目标,通过集卡积分兑换奖品,通过升级兑换机制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激励式评价。具体来说,7个“笑脸”兑换1张“七彩卡”,1张“七彩卡”兑换1积分,不同的积分兑换不同的礼物。

最受学生欢迎的,是“和美小屋”里有实物类和心愿类两种奖品。实物类礼品中有印着学校标识的文创用品,如印着吉祥物“和和”和“美美”的小挂饰,还有师生的手工作品、写有教师寄语的书签、退休教师赠送的画作等;心愿类奖品有“当一次升旗手”“减免一次作业”“当一次校园电台播音员”“拿一本图书角的书回家看”“把创客器材带回家玩”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积分数挑选喜欢的礼品。

“在兑换礼物的同时,我还会悄悄设定下个月的成长目标。”一名学生开心地告诉记者,“因为我感觉每领到一份新的礼物,就代表着我又开启了一次新的成长历程。”(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陈雪原

编辑:冀春鑫

审核:白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95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