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豆面灯制作技艺
几百年来,勤劳的荣成人民,在同自然抗争的过程中,为祈求平安、追求祥和如意,逐渐形成了一种胶东半岛东部特有的面塑工艺—豆面灯。荣成当地有一句民谚:“清明燕儿,端午蛋儿,正月十五捏豆面儿”。捏豆面儿,指的就是在元宵节用豆面捏制豆面灯,一是用来增加节日气氛,二是用来祈求神灵保佑,避邪消灾。
豆面灯的原料主要是磨制极细的大豆面,加清水按一定比例,和成软硬适度的面团,反复揉过之后再将面团扣在盆中,在避免风干的常温下放四五个小时左右(俗语叫作“醒一醒”),以使其达到柔韧筋道的可塑状态,然后在正月十四进行豆面灯的捏制。大的可达20公分左右,小的只有3公分。捏制好的豆面灯要在正月十五晚点燃、放置。人们利用节日的佳时及氛围,求佑护,祈福寿,助节兴,避灾祸等等。元宵节后,人们将豆面灯晾干,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和萝卜条一起炖了吃,是一道十分美味的渔家菜肴。
传承人简介——张佳杰
张佳杰,汉族,年生,山东省荣成市虎山镇人,从小喜欢艺术,心灵手巧。自幼传承太姥姥豆面灯制作手艺,后又在传统的豆面灯制作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和创新理念,创作出不同于传统市场的豆面灯作品,还能够按照客户需求进行私人订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深受大众喜爱。
来源:荣成市文化馆
声明:除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我们一直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