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密织疫情防控网

  进入8月,受德尔塔变异毒株逼近影响,防疫压力增大。威海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多次传达市委、市政府及市民政局有关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压实责任,狠抓疫情防控工作不放松,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疫情防控无漏洞,服务水平有提升。

  威海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是今年1月29日整合威海市救助管理站、市慈善总会办公室、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成立的。成立以来,该中心严格落实各级会议精神,内查隐患堵漏洞,外防输入严把关,从严从实密织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网。

严防死守,寄药上门

  经威海市慈善总会多次申请,年9月,中华慈善总会在威海市慈善总会设立发药点,使威海及其周边原本需要到济南、青岛取药的余名重症患者,可以就近到威海发药点免费领取援助药品。

  如果因疫情影响暂停发药,这些重症患者就需要自己购买,将极大地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如果正常发药,就会增加发药点工作人员及取药患者感染疫情的风险。市慈善办一班人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本着“特事特办”原则,在征得中华慈善总会同意的情况下,制订《关于中慈药品援助项目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工作调整方案》,出台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提前通知到每个患者,要求大家对照执行:一、如患者手中目前存有药品,尽量延期领药。二、确需现场领药的患者,先联系发药点,确定好领药时间。三、患者出发前,先和发药员电话沟通手续是否齐全,有无其他相关问题。确认手续齐全、可以正常领药后,患者自带签字笔前来领药。四、患者到达发药点,必须戴口罩,先测体温、酒精消毒,每次一人在发药点门口排队有序领药,每人之间相隔1.5米以上,陪同人员在发药点外等候,避免交叉感染。五、发药前再为每位患者喷酒精消毒。六、不能现场领药的,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发药点为患者提供寄药上门服务。患者将各种申请表格、个人资料等打印出来,通过QQ发给发药员。发药员审核无误后,给患者免费邮寄药品和领药手册。8月份起,该发药点开始为16名患者提供免费寄药上门服务。今年1-7月份,威海市发药点共发放免费药品人次,药品价值.73万元。

内防反弹,外防输入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新冠肺炎在救助站发生、流行,威海市救助管理站采取以下措施,保障受助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维护正常工作秩序。

  一是外防输入,严格管控入站人员。管理站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在大门口处设置了“入站缓冲区”,体温正常且无疫区接触史的人员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救助大厅。经甄别需办理入站临时居住的,安排进行核酸检测。新入站人员实行单人单间隔离观察制度,每日检测3次体温,不与其他受助人员接触,待核酸检测结果正常后转入普通救助区。受助人员物品严禁带入站内,由工作人员消毒后统一保管。站内报纸刊物及工作人员的快递包裹统一由物业人员定时消杀,坚决将传染源拒之门外。二是内防反弹,严格执行隔离消毒措施。做好站内卫生防疫,加强食品、饮水、用药等安全管理,接待大厅、受助区、办公场所、餐厅等公共区域切实做到无死角、无盲区、全覆盖,每天定时用84消毒液、紫外线消毒灯等进行全面消毒并做好记录。对滞站人员每日分早中晚进行3次体温检测,监测站内受助人员的体温状况,做好测温记录。三是加强街面巡查,筑牢防控屏障。每天安排街面救助巡查组重点对广场、桥梁涵洞、车站公园、建设工地等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第一时间分发口罩、检测体温,积极劝导流浪人员到站接受救助,做到应救尽救,防止疫情因流浪乞讨人员发生扩散。救助车辆回站后,第一时间做好全车消毒,严把进入关。

线上培训,视频教学

  受疫情影响,为确保工作人员和周边群众的安全,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威救你”平台交流会,由原定8月上旬在各区市现场开展,改为线上进行。

  今年以来,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依托“威救你”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打造“一站式”便捷服务模式,实现一个平台、一库取单,一门受理、一网通办、一键核对、一卡发放,实现救助信息精准核实,救助对象精准认定,确保兜准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普及“威救你”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操作使用知识。以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定期前往各区市举办培训班,使参训人员熟练掌握新系统主要功能。现在,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取消了到各区市举办培训班现场培训的方式,改为视频会议方式进行培训,问题处置则用远程协助方式开展。截至目前,服务中心已与文登、荣成进行了座谈,累计参与人员19人次,解答系统操作问题12个,收集建议30余条。

     威海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隋进凯董艳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5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