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案例整体保护科学利

白癜风青少年援助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621/5478875.html

整体保护科学利用

荣成市以生态理念保护海洋文化

实施背景

荣成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陆地面积平方公里,海岸线近公里,是全国拥有海岸线最长的县级市。千里岸线上分布着10大港湾、10大天然海水浴场、个大小岛屿,现已建成石岛、龙眼两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10个作业港口。荣成常驻人口67万人,是全国最大的渔业县级市,海产品产量连续30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强县前列,先后荣获了国家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等殊荣。

荣成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厚重的生产生活历史,涵养厚植了荣成极具特色的海洋文化。年12月,《荣成海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一举通过了山东省文化厅的专家组论证,同步纳入了省级立项保护。

主要做法

01

系统梳理,全面挖掘

荣成探索创建海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引领海洋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广泛的示范意义,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和传承发展,荣成已建立了涵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体系,其中,国家级非遗产代表性项目1项、省级12项、威海市级29项、荣成县级项。

荣成的遗址遗迹等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程度地拓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保护的空间,荣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伴生相行的物质文化遗产,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现存有河口遗址、北兰格遗址、东初家遗址、成山头遗址等37处古遗址。西周时期,属莱夷,筑不夜城。春秋时,为莱国。秦朝时,属齐郡。秦始皇先后两次来此筑桥、观海忌日,成山头遗址出土的规格颇高的圭、璧、璜等玉器证明,秦汉时期的荣成已经纳入国家祭祀、帝王祭祀的典章礼仪体系之中。唐代形成了以赤山蒲为重要节点的中国古代北方海上丝绸之路,赤山蒲、千八港、朝阳港、武将寨,更成为了唐、宋、元荣成海上贸易、文化交流的中转枢纽。

02

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大海是渔家的摇篮,是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荣成人的精神滋养。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敬畏自然、尊重自然成为沿海人们的重要生存智慧。崇尚佛道,信奉海神、龙王成为荣成民间的文化信仰。每逢正月初一,农历谷雨,荣成渔民都以其最隆重的仪式表达着对海神、龙王、大明神的内心虔诚与崇拜,他们抬着“太牢”“少牢”,捧着大饽饽,踩着高跷,耍着光景,喊着海洋渔号,舞着秧歌,一切美好与祈愿尽在这约定俗成的时间与空间。

荣成渔家民俗多样、内涵丰富。从行为规制到待客礼仪都有着严格的文化模式与生存习俗,演变成为了独特的胶东沿海活态文化。截至目前,荣成已整理归类民俗项目多个,田野调查线索2万余条。

荣成是军事战略要地,自古为兵家所重,明代洪武年间在此设静海卫、成山卫,留下了两卫、两所、25寨、42墩的明代军事海防遗迹,大批的明清军事移民,在荣成开放包容的姿态下,积淀创新形成了荣成独特多重的海洋军事文化,潜移默化地造就了荣成人的气质,在革命战争与和平建设时期,荣成先后走出了多位将军,是闻名全国的“将军县”,有力佐证了荣成特色的人文文化。

03

修旧如旧,原生态保护

近年来,荣成市以续写“自由呼吸自在荣成”中国梦的荣成篇章为引领,在五位一体的发展中突出生态友好的理念,建立健全了以烟墩角为核心的中部天鹅文化展示区、以成山林场为核心的成山天鹅文化展示区、以樱花湖为核心的城区天鹅文化展示区的三大“天鹅非遗文化展示区”,围绕贯彻实施《公共服务保障法》,紧扣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主题,先后申报建成了10个美丽乡村、6个乡村记忆工程项目,营造了非遗文化传承的浓厚氛围。

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这就是极富荣成地方滨海特色的民居--海草房。荣成市按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海草房整体非遗保护理念,先后投资1多万元,对东褚岛村修旧如旧进行了整体修缮保护,荣成市于年颁布了《荣成市海草房保护办法》,分期分批对海草房实行修缮保护。截至目前,全市有8个村庄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6个村庄被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其中东褚岛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市新增海草房制作技艺修缮队20多个,海草房苫匠余人,全市海草房多达2万余户,8万余间。

工作成效

为高效有序地推进海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创建工作,在组织领导上,荣成市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挂帅,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市政府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保护实验区的创建工作,确保有资金、有场地、有人员、有活动,实现了创建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在规划设计上,聘请北京大学编制了《海洋文化(荣成)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严格按照文化部关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标准,认真组织田野调查,项目征集与论证,切实做到设计顶层、规划一流。山东省文化厅组织了多次专家论证,确保了纲要与规划编制的严密性、可靠性与实践性;在工作措施上,充分发动群众的力量,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创建工作的参与者和实践者,确保整体性保护与重点项目保护相结合,政府推进与社会参与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传授相结合,常规保护与抢救保护相结合。

在创建国家级海洋文化(荣成)生态保护区过程中,荣成的多个非遗项目、多个传承人、几万名参与者,始终活跃在文化生态创建的前沿,担当着文化生态保护的主角。截至目前,荣成市已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传习所、传习馆50多个,其中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12个、威海市级29个、荣成县级个,2个山东省级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基地,全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资金达2亿元,为推动海洋文化(荣成)生态保护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威海公共文旅云

声明:除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我们一直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4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