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资讯传媒ID:rczxcm合作
交流
分享
7月12日是今年入伏首日,夏季进入了最热的阶段,但“冬病夏治”调理身体却迎来了最佳时机。上午七点多,医院针灸科的贴敷门诊就已经人满为患,挤满了前来进行穴位贴敷的群众,场面十分火热。
80多岁的慕大爷已经连续敷贴二十多年了,他告诉记者,自己一直患有患肺气肿,过去一到冬天天冷就喘的难受,自从开始定期敷三伏贴,喘憋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自己觉得还很有效的,医院做贴敷。
医生告诉记者,他们6点钟就已经开始为患者登记贴敷贴了,不少人不到6医院等待敷贴了,另外,“三伏贴”不一定非要在入伏第一天贴,只要在伏天期间就可以。仅12号一天的时间,医院就来了余人进行敷贴。
今年的三伏天分别是:初伏7月12日,中伏7月22日,末伏8月11日。据医院针灸科主任闫雯介绍,“三伏贴”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冬病夏治、三伏贴”就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旺盛的三伏天,机体内阳气充沛的时机,应用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膏,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治疗,通过透皮吸收和穴位传导,达到平衡阴阳,温阳利气,祛散伏痰,提高机体免疫机能,短期即可改善慢支、哮喘等疾病的症状,远期疗效更加显著,达到根治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疗法。
“三伏贴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扁桃体炎、鼻炎、成人咳喘病以及慢性咽炎、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体虚感冒、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有较好的防病治病作用。”闫雯介绍,3岁以上的儿童及成年人、老年人均可贴敷。
需要注意的是,“三伏贴”虽好,但并非人人都适用,孕妇、2岁以下幼儿禁用;肺结核、严重心肺功能不足、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感冒发热、高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不宜用;特殊体质及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部位皮肤有破损者、有皮肤过敏者慎用;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慎用。
此外,专家也提醒说,虽然“三伏贴”具有明显的疗效,但并不能完全代替正常的药物治疗。对于中老年多种慢性病,通过“冬病夏治”并不能将其完全根治,而只是让这些患者减少发作频率或减缓发展。
近年来,大家对健康的认识有所改变,开始注重对疾病的预防。自7月13日入伏以来,医院贴“三伏贴”的人络绎不绝。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三伏贴”属于医疗行为,贴完以后应注意以下事项,才能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
贴敷之后用手掌按压膏药15分钟,以便药物与皮肤充分接触。敷贴的部位尽量不要沾水,也不宜过度活动,因为出汗会影响粘贴效果。敷完药6个小时以后再洗澡,要用温水冲洗,不要揉搓贴敷的部位。
单次贴敷时间不宜过长,成人一般不超过6小时,12~18岁4~5小时,8~12岁3~4小时,3~8岁2~3小时。每个人贴敷所用的药不同,具体时间长短应遵从医师的建议。贴敷后局部会有轻度瘙痒、灼热感,多为药物正常反应,如果没有发红肿胀,可以继续应用。如果局部起泡、破溃,应立即揭下药膏,用碘伏或依沙丫啶等局部消毒,无菌包扎,每日换药1~2次,直至愈合。
三伏贴应连续贴3年以上。三伏贴所治疗疾病多为秋冬季节加重的慢性病,一般疗效会在数月之后显现。除少数病例能够当年治愈外,许多疾病需要连续治疗多年才能见效。所以,如果没有禁忌症,应至少贴3年。
有些疾病不适合三伏贴。三伏贴适用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风湿痹痛、骨关节疾病等。主要针对寒湿侵袭、阳气不足的患者,对火毒炽盛或阴虚内热的病人并不适用。
三伏贴要与中医综合疗法相配合。三伏贴属于中医外治,需要和中药汤剂、运动、起居、饮食结合起来才更有效,单纯寄希望于三伏贴,认为什么病都可以一贴了之是错误的。患者应在贴敷的同时请中医师进行健康指导,全面调理。
齐鲁晚报“大海之约“暑期夏令营招生啦!野外生存★海岛探险★品格提升★强健体魄★励志拓展!
荣成资讯传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28.html